海報設計:潘紅宇
新華社南京4月24日電(記者柯高陽、李茜、陳碩)“京口瓜洲一水間,鐘山只隔數(shù)重山?!蓖醢彩斈険P帆北上,寫下膾炙人口的詩句。詩人乘船過江之處,就在今天的鎮(zhèn)江西津渡。
(視頻制作:張可心)
西津渡,是古代鎮(zhèn)江的過江渡口,依山臨江,風景峻秀。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在此交匯,這里成為漕運重鎮(zhèn)、交通咽喉。古往今來,無數(shù)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登岸,留下了眾多詩篇——
“舳艫轉粟三千里,燈火沿流一萬家”,寫盡西津渡當年的繁華忙碌;“金陵津渡小山樓,一宿行人自可愁”,道出旅人待渡長江的寂寞愁思……詩情流淌千年,古渡的文化氣息更加厚重。
渡口人來人往,街市應運而生。六朝時期西津渡古街開始形成,至北宋時期已發(fā)展為相當規(guī)模的集市。伴隨著江海河岸的歷史演變,西津渡逐漸從渡口演化為古街區(qū),社會功能不斷完善。
4月23日,游客在西津渡游玩。新華社記者 陳碩 攝
時光流轉,滄海桑田。如今的西津古渡不再,古街換貌,但西津渡“活化石”般的古代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保存,成為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,處處是文化,滿眼皆歷史。
建筑是歷史的年輪。在西津渡不大的街區(qū)里,有昭關石塔等3個國家級文保單位,30多個省市級文保單位。漫步其間,游人可以看到南方三合院、北方四合院、江南騎樓結構、上海里弄胡同等不同的中式建筑。
圖為江蘇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——太平泥叫叫(4月23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李茜 攝
非遺是活著的歷史。在西津渡小碼頭街,清脆的哨聲不時在街邊回響,引得來往游客紛紛駐足。這是江蘇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——太平泥叫叫,造型不拘一格,能吹出多種哨音。太平泥叫叫代表性傳承人周寶康告訴記者,隨著時代的變遷,泥叫叫漸漸被人們遺忘,制作的手工藝如今也瀕臨失傳。如今不少游客從網(wǎng)上看到后專門來西津渡打卡,這一手藝正在被更多人了解。
恒順香醋釀制技藝、鍋蓋面制作技藝、膏藥制作技藝……如今,西津渡已進駐10多項非遺,散落在老街各處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體驗路線。
西津渡夜景(4月23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柯高陽 攝
要體驗西津渡的美,最好的方式是夜游。夜幕降臨、華燈初上,屋檐上掛著的燈籠亮起點點紅光,滄桑古街變得朦朧而神秘,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織、車水馬龍的古代。沿著西津渡的“五十三坡”拾級而上,燈火點點中,行路更添一份古意。
古街正中,是始建于元代的昭關石塔,至今已矗立700多年。月光下,青石雕成的古塔造型優(yōu)美,氣度莊嚴,這里是西津渡的經(jīng)典地標。距離石塔不遠處,展示著一處考古挖掘坑?!疤扑卧髑?,一眼看到今”,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基底層疊壓積,悄無聲息地復原這座千年渡口的歷史記憶。
把思緒從歷史中拉回的,是古街上氤氳的煙火氣。春風沉醉的夜晚,游人沿著青石板街漫步徜徉,街角的尚清戲臺燈火輝煌,一旁的淮揚菜館賓客盈門……西津渡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,而這熱鬧、繁華的背后,正是最真實的“人間煙火”。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2033003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512017000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 (署)網(wǎng)出證(桂)字第020號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(桂)字第0230號
網(wǎng)警備案號:45010302000253
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
舉報電話:0771—5530647 郵箱:mail@nnnews.net
登錄南寧云賬號
登錄
還沒賬號?立即注冊
點擊頭像快速登錄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