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杭州8月29日電(記者 馮源)無論是“大蓮花”“小蓮花”“大玉琮”“杭州傘”等場館造型,還是取材自錢江潮的“潮涌”會徽、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“薪火”火炬、呈現(xiàn)杭州湖山景觀的“湖山”獎牌和“青花瓷”禮服,在杭州亞運會已經(jīng)釋出的諸多設計理念中,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元素無處不在。盡管尚未開幕,杭州亞運會就已經(jīng)展現(xiàn)出文化盛會的風采。
“大型體育活動是展現(xiàn)主辦國和主辦城市文化面貌的絕佳平臺,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語言,向中外觀眾更好地展現(xiàn)中國文化和杭州文化?!薄俺庇俊睍罩髟O計師、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袁由敏曾率領團隊將西湖上的拱橋化入G20杭州會標,此次他們又把創(chuàng)意聚焦在了著名的錢塘江大潮?!板X江潮是自然奇觀,錢江觀潮是人文景觀,因此錢江潮的意象兼具自然和人文雙重屬性”。
除了“潮涌”會徽,“江南憶”吉祥物、“湖山”獎牌、“薪火”火炬以及頒獎所用的花束、托盤和領獎臺等一系列極具識別度的“亞運設計”,均由中國美院的設計師們擔綱完成。杭州亞組委和中國美院在2019年共同組建了杭州亞運會藝術設計中心。中國美院副院長韓緒教授說:“亞運會來客,肯定希望能看到更有中國特色、杭州特色的東西,因此我們在整體形象設計上,就是要充分體現(xiàn)本國、本地的特色,把自己做好?!?/p>
在韓緒看來,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味道,首都北京是大氣莊重,而江南的杭州更多的是悠閑和浪漫,因此,杭州亞運會的視覺藝術設計更注重柔美?!拔覀冊O計時更多地體現(xiàn)出江南的文化底蘊,但不是傳統(tǒng)隱逸文人邀三五好友關在書房里賞玩書畫的孤芳自賞,而是要把最典型的文化元素,敞開大門給客人們看,傳遞出人與自然、人與環(huán)境、人與造物之間的平等?!?/p>
在杭州亞運會召開前夕,杭州的多家文博機構還推出了多場展覽,用以營造文化交流氛圍。在杭州西湖南山路上的浙江美術館,“博弈論:亞運競技主題數(shù)字藝術展”以油畫、雕塑、綜合材料、裝置、新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,用25件(組)作品展現(xiàn)藝術、科技和體育之間的共融關系。在展覽期間,美術館還同步舉行“星星知我心”公共藝術計劃,利用穿戴式人腦電信號檢測裝置,通過“讀心術”為每位參與者在數(shù)字空間里生成不同的“星星”,以呼應杭州亞運會“心心相融,@未來”的主題口號。
“杭州亞運會是體育盛會,也應該是一場文化交流的大會?!闭憬佬g館館長應金飛介紹說,除了“博弈論”展覽外,他們還安排了兩場迎亞運主題藝術展——“東方智慧: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當代藝術展”和“意造大觀——宋代書法及影響特展”。應金飛說,體育看似對抗,實則博弈,體育精神既有奮力競爭的一面,也有攜手共進的一面,這些都是與東方文化相融通的。
而在位于西湖龍井茶核心產(chǎn)區(qū)的中國茶葉博物館,“茶中日月長——亞洲茶文化展”展出的上百件展品,講述了中華茶文化與亞洲茶文化的共生共長共美:宋代婺州窯醬釉瓷執(zhí)壺、高麗青釉蓮瓣碗、日本龜文堂造山水紋鐵壺、中西亞地區(qū)流行的子母壺、東南亞常用的拉茶茶具……
中國茶葉博物館展陳學術部主任樂素娜說,茶是一張中國的國家文化名片,蘊含著“和而不同,美美與共”的價值理念,希望通過這次茶文化展覽展現(xiàn)一個包容、和諧、文明的中國?!斑@次展覽立足中國、面向亞洲,以國際視野看待茶文化的傳播與發(fā)展?!?/p>
從8月底開始,在杭州亞運會和杭州亞殘運會舉辦前后,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還開展為期65天的“文藝秀全城·賦美迎亞運”文藝賦美集中展演活動,著力營造喜迎亞運、助力亞運的濃厚文藝氛圍,組織全市文藝志愿者隊伍組織上千場街頭即興演出。
“從廣義上看,體育運動是休閑運動的一種,體育文化是大文化的分支。杭州亞運會在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,塑造城市品牌,提升城市形象上將發(fā)揮獨特作用?!闭憬〕鞘兄卫硌芯恐行膱?zhí)行主任江山舞說,“我們既要展現(xiàn)出杭州的悠久歷史傳統(tǒng),也要體現(xiàn)出城市的創(chuàng)新活力和民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?!?/p>
“杭州亞運會承擔著展現(xiàn)中國面貌、杭州面貌的使命,但是面貌不僅是外表,更要看內(nèi)涵。每個國家、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內(nèi)涵?!闭憬髮W教授黃健說,魯迅有句名言,“有地方色彩的,倒容易成為世界的”,因此,杭州亞運會可以把江南的、杭州的文化特質更好地展現(xiàn)出來。
黃健曾經(jīng)參加過廣州亞運會的對外傳播工作。他認為,中國文化多姿多彩,有中原文化、齊魯文化、巴蜀文化、嶺南文化、江南文化等多種類型。當時的廣州亞運會著重主打嶺南文化,此次成都大運會則著重于巴蜀文化,而杭州亞運會的重點當然是江南文化?!氨緦脕嗊\會可以充分呈現(xiàn)出江南文化中精致、典雅、細致、精美的特性?!?/p>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2033003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512017000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 (署)網(wǎng)出證(桂)字第020號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(桂)字第0230號
網(wǎng)警備案號:45010302000253
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
舉報電話:0771—5530647 郵箱:mail@nnnews.net
登錄南寧云賬號
登錄
還沒賬號?立即注冊
點擊頭像快速登錄
請輸入驗證碼